,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设计规模500公斤/12小时,加注能力600公斤/天 ,加注氢燃料电池客车50-60台。
福田加氢站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氢能车辆燃料加注的保障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冬奥“氢能出行”课题的成员,承担着为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客车和氢燃料电池卡车的能源保供责任,是向世界展示“绿色冬奥”形象的重要窗口。
据预测,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有212辆国产氢燃料电池客车通过福田加氢站等多座冬奥会配套加氢站提供“100%绿氢”加氢服务,预计可实现每辆车0.28升/千米的节油效益,实现每辆车每千米0.75千克的减碳效益,总碳减排量约30吨。
自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城市”以来,昌平区全力发展绿色洁净能源,为北京“绿色冬奥”赋能,竭尽全力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2019年口碑爆棚的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还有多少人记得?“氢能”就是这部“科幻先驱电影”的重要角色。
片头幼时刘启询问即将奔赴领航员空间的爸爸刘培强:“爸爸,氢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氢是爸爸开大火箭的燃料”。
氢(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是无色无味、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
氢气可从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中制得,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载体。氢气燃烧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每千克氢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3兆焦,是石油热值的3倍多。所以,液氢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运载火箭作为燃料。
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扩散系数是汽油的12倍,发生泄漏后极易消散,且爆炸下限浓度(18.3%)远高于汽油(1.1%)和天然气(5.7%),相比之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流浪地球》的背景设定在2075年,届时氢能将被大范围的应用于交通、工业、化工以及建筑等诸多领域。事实上,按照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源就将有望贡献全球整体能源需求的18%,创造出年均2.5万亿美元总产值。按照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到2050年氢能源有望贡献全国终端能源需求的10%,创造超过10万亿元的总产值。
8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依照方案设定的目标,2023年前,北京将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前,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方案》指出,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在交通运输领域,2023年前,推广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模式,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在分布式供能领域,2023年前,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耦合示范项目,推动在商业中心、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景分布式供电、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2025年前,在京津冀范围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供电、供热的商业化模式,建设“氢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
从产业布局上看,京北将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怀柔,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研发技术和科学技术创新示范区,打造燃料电池关键装备、商用车整车集成及上下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京南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辆、车载液氢供氢系统、氢动力无人机、船舶、轨道交通等产业全场景应用示范。
今年以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行业发展也按下加速键,产业链上下游都呈现出新的变化。
制氢→主要技术方式包括传统能源的化石原料制氢法、化工原料制氢法、工业尾气制氢法、电解水制氢法以及新型制氢技术等。
储运→氢能储运技术最重要的包含气态储运、低温液态储运、固体储运、高压气态储氢、有机液态储运等。
加氢→目前,为了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各国正在积极建设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配套设施。据规划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00座加氢站,到2030年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
氢能应用→氢气作为工业气体已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安全准则规范完整。只要合规操作,氢气的安全性足以得到保障。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设计也最大限度地考虑氢气安全性,从技术设计和材料选用上双管齐下,同时辅以严格的性能测试与密切的氢气监控体系。与燃油车和锂电池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在事故和极端试验环境下,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相对更低,安全系数相对更高。
今年4月,中国氢能联盟举办的“十四五”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截至2020年底,全球加氢站约为544座,我国建成加氢站128座,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达7000多辆。
燃料电池通过输入燃料和氧化剂进行化学反应输出电能,具有污染小、噪音低、转化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氢能应用的主要设备,可大范围的应用在交通、工业、建筑、军事等场景。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燃料电池在我国短期内应用推广的重点方向。
当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主要使用在于公交客车及商用运输领域,从长远看将逐渐向长途、重型商用车领域倾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方海峰指出,截止到今年2月份,全球累计销售燃料电池汽车3.4万辆,其中中国累计销售近8000辆,在今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量中,中国排名全世界第三。
虽然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多数都用在公交客车和商用运输领域。但同时,上汽、广汽和长城这些乘用车企业在研发端也开始发力,打造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长城汽车更是宣布将在今年推出基于氢柠技术打造的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相信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大行其道。
01.《5年内氢燃料车推广破万辆 北京发布“十四五”氢能产业实施方案》 人民网 2021-8-17
03.《2023年前北京将建成37座加氢站,京津冀协同布局氢能产业》 北京日报 2021-8-16
06.《我国建成加氢站128座 国家能源局:格外的重视并积极推动氢能发展》 中国氢能联盟 2021-4-23
07.《史上最强氢能源产业链全梳理(附产业链个股)》 游资研报社 2019-12-24
08.《观〈流浪地球〉看“氢”科学奥秘》 中国氢能联盟 2019-2-9